《规划》数据显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,山西省装配式建筑蓬勃发展。先后印发《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》《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》《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方案(2018-2020)》等文件,认定国家级产业基地4个,省级产业基地16个,部品部件生产基地18个,年产能约1870万平方米。实现了百公里范围内产业基地全覆盖,混凝土结构、钢结构、木结构结构体系全覆盖,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1809.38万平方米。成立山西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联合会,开通山西省装配式建筑产业信息服务平台,推动形成了“互联网+装配式”的行业发展新业态。
《规划》具体目标提出,到2025年,全省新增综合甲级企业5家,行业和专业甲级企业50家,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高等级企业达到100家以上,行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,培育一批建筑业领军企业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重达到30%;铝模板等成熟新技术全面推广,形成一批具备智能化和工业化研发应用的建筑业企业,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各环节形成典型示范。建立健全建筑垃圾排放控制和资源化利用体系。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控制在每万平方米不高于300吨,其中装配式建筑排放量不高于200吨,建筑废弃物处理和再利用的市场机制初步形成,建设一批绿色建造示范工程。
构建现代化生产体系。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生产体系,健全完善钢结构研发、设计标准体系,推动生产工业化、施工数字化,逐步构建“研发、设计、制造、采购、施工”全产业链运营模式;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生产体系,完善适用不同建筑类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,加大高性能混凝土、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、预应力技术集成应用;建立建筑部品体系,完善与装配式建筑相匹配、相协同的围护、装修和设备管线等系统,推广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,提高建筑部品配套能力和装修品质,推动装配化全装修,降低运行维护成本。推广先进、适用、高效的建筑构配件工厂化生产技术和产品,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发标准化设计模块和构件库,支持企业运用智能化、信息化技术手段,向建筑构配件和部品部件设计、生产环节延伸,打造在功能、结构、材料、装饰等一体化集成设计、生产能力。培育一批具备信息化和工业化研发应用能力的建筑业企业,形成现代化的生产体系。
加快现代化建筑产业园区建设。优化建筑产业园区布局,实现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在全省范围的全覆盖;引导园区企业合理规划产品业态,最大限度的释放产能,有力支撑山西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;加强智慧园区建设的支持,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升级。积极培育和引进研发设计及检测、产业人才培训和智能建造等方面的优质企业和机构,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协同、产品和应用试验及推广机制完善,持续提升智能建造能力。以现有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为载体,促进技术创新与跨界融合,到2025年,形成一批基础完善、运营成熟的现代化建筑产业园区。